首頁

學術信息

當前位置: 首頁  首頁  學術信息

從文化展示力到文化生産力 ——bevictor伟德官网展示學研究中心負責人胡傑明主講“錦繡中國”


發布時間:2024-11-19


 “展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概念和行為。但是,何為“展示學”?這或許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在展示學的獨特視域中,底蘊深厚的海派本土文化又怎樣能夠得到精彩呈現?1114日,bevictor伟德官网“雙帶頭人”支部書記、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生導師、展示學研究中心負責人胡傑明老師,以“從文化展示力到文化生産力——展示學視域的海派本土文化展示創新策略與實踐”為題走上“錦繡中國”講台,通過對展示學各種 “新奇特” 展示實踐的呈現,讓大家深切感受到文化所蘊含的磅礴力量。

胡傑明老師結合日常生活現象,指出展示不僅是交流信息、傳遞思想的手段,還是自我價值、社會價值的文明亮相,展示的場所無所不在,而展示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何有效展示就成為“展示學”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的主題。在揭示“展示學”概念内涵基礎上,她進一步向同學們闡釋了圍繞地域性文化IP塑造提出的“文化展示力”原創學術概念,指出文化展示力根植于對文化基因的深度發掘,呼喚文化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運用科技和叙事手法将文化的豐富内涵以更加立體、生動的形式進行呈現,為人們提供系統性、在地性和持續性的城市文化峰值體驗、文化内容産出和文旅公共服務的能力,通過文化展示力引領、撬動文化生産力的升級疊代。

經過一番理論梳理,胡傑明老師以一位土生土長的浦東人的身份向我們講述上海本土文化的展示創新策略與實踐。她指出“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是上海文化三張閃亮的名片,這三張名片有着各自的曆史淵源,但并不割裂。從上海的岡身到不同年代形成的捍海塘、海岸線,體現了上海成陸滄海桑田的變化。曆史上的移民潮使江南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高地之一,孕育了浦東的鹽文化和移民文化,這成為海派文化“開放、多元、包容”的基因所在。上海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有治水的傳統,大治河這條人工運河的開挖就是當年農田水利建設的一項大工程。由于西高東低的地勢,浦東受到海水倒灌侵蝕明顯,這種地理環境又使得浦東多鹽堿地,不宜種植糧食卻适宜種棉,因此上海紡織業發達,具有豐富的紡織文化,紡織業發達則多紡織工人,與近代紡織工人運動及紅色文化密切相關。多元文化需要有機串聯,通過詩意和聯想來建立鍊接,這是海派本土文化展示創新的重要策略。

在談及海派本土文化展示實踐案例時,胡傑明老師如數家珍,向同學們介紹了紅色文化的“東方春曉浦東遊擊隊”原創話劇、鹽文化的《熬波圖》新說新繪、水文化的浦東豐橋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和滬上“紅旗渠"大治河文化展示館……通過三維示意圖、風格化動态彩繪、熱門IP打造、文創産品多元設計方式,借助“藝術+科技”的力量,使得文化展示變得豐富生動、老少鹹宜。

在最後交流環節,同學們積極向胡傑明老師提問請教,如有同學關注文化展示具體形式方面,想了解怎樣通過創新的手段讓文化展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在涉及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話題時,有同學提問本土文化如何堅守自身獨特的文化陣地,想知道從哪些途徑、角度去挖掘海派本土文化的深厚内涵與獨特魅力。從文化展示的形式到本土文化對西方文化的抵禦,再到如何深入了解海派本土文化,胡傑明老師耐心且詳盡地給予解答,并贈送自己編寫的著作給參與交流的同學。同學們紛紛表示課程内容豐富、收獲滿滿,深刻體會到了展示學的獨特魅力以及海派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


(撰寫:王明玮;攝影:王子晉)





Baidu
sogou